采样、加工、化验工作是指导找矿勘探,确定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试样的分析,确定矿石有用组分及有害杂质的含量,圈定矿石与岩石的界限,掌握矿石质量的资料;同时可了解矿体内部与矿体与围岩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为总结成矿规律提供资料。正确的采取样品、合理的加工试样、精确的分析样品成分、是完成找矿勘探任务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当前在采样加工等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总结,成熟的成套的经验尚未归纳出来,今后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这一参考资料中所列内容,都须在工作中继续完善,根据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参考应用。
(一)决定采样方法的因素
采样方法,尤其是山地工程中的采样方法,取决于地质因素与经济效果两方面:
1.地质因素方面:
首先要考虑到所含主要有用组份的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同时兼顾所含有害组份的矿物分布状态。矿物分布状态一般反映为各种不同的矿(岩)石结构、构造。在有益,有害组份均匀、矿(岩)石结构、构造简单时,可选用连续拣块法;块状、细脉浸岩状矿石可选用小规格刻槽法或其他方法;组份分布不均匀时选用方格法、剥层法或全巷法等取样面积较广的方法;而某些有用矿物颗粒粗大且组分不均匀的矿石只宜用全巷法。其次要考虑矿体的规模、产状,如矽卡岩中白钨矿矿巢,基性岩中的镍矿矿筒、矿囊等,宜用全巷法或剥层法,尤其在此类矿体。厚度小于坑道断面时,剥层法比全巷法更为适宜,避免了围岩掺入试样内引起贫化。
2.经济效果方面:
在地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劳动强度较轻的简单的采样方法。此外,找矿勘探各阶段中的目的要求和技术装备状况,也是选择采样方法时应予考虑的因素。当前分析技术正由化学分析逐步向器械分析发展,对试料重量,也由多而少,因此如何采用代表性强、采样比较简便的采样方法,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二)各种采样方法
1.目前山地工程中使用的采样方法,对山地工程中矿体揭露范围而言,有三类:
(1)“线型”:包括拣块法、刻槽法、打眼法;
(2)“面型”:包括方格法、刻线法及剥层法;
(3)“体型”:包括全巷法、刻块法及攫取法。
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作法及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采样 方法 |
适 用 范 围 |
具 体 作 法 |
优点与须注意的问题 |
备 注 |
1 |
2 |
3 |
4 |
5 |
刻槽法 |
应用范围最广泛,但迂以下情况时,应用受到限制:(1)矿石物质成分极不均 匀的矿床,有用矿物成粗大晶体或团块状集合体的矿床,例如伟品岩矿床及结核状矿石;(2)矿石的矿物组分、软硬、脆韧相差悬殊,或具特殊的构造,采样时,易成较多粉、屑,可能造成选择性贫化或富 化者,例如,由较软物质胶结的砾状矿石(含金砾岩等);(3)矿石检验目的,除查明品位外还有别的要求,如还须查明矿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粒度,或分别粒度级别查明其组 |
即在矿石中刻取一定规格的直线样槽,其断面为矩形或三角形(通常用矩形)。 断面规格据矿石物质成分均匀程度而定。选择断面规格时,可参考附表Ⅲ~2、3。 |
优点:1.有较好的代表性。2.操作尚称简单。须注意的问题: 1.合理的确定规格。 2.采样时要保证断面规格。3.确保原始重量。 |
|
连 续 拣 块 法 |
主要用于矿石类型较简 单,品位较均匀的矿床,如石 灰石、白云石等,部分金属矿 床,实践证明其效果与刻槽法 相同,应注意推广。 |
沿采样线。以大致相同的断面采集形状不规则的矿块,在一定采样长度内的矿块合并为一个试样,矿块需连续采集,同一样品,断面应保持大体一致。 |
优点:1.效率高。 2.成本低。须注意的问题:1.采样范围内的矿石要全部收集,不能拣大弃小。2.样品重量应大体相当于类似规格的刻槽样的重量。 |
法又称 线采法 或绳采 法。 |
不 连 续 拣 块 法 |
1.系统的不连续拣块法: 适用于普查阶段,或品位十分 均匀的矿床评价、勘探。 |
1.沿采样线,按相等间距,断续但系统地采集体积大体相等的样块,同一试样 的各样块合为一个样品。 |
须注意的问题: 1.常用的样块间距为10厘米。视矿床实际情况而定。2.一个采样点上的样块如裂成块时需全部收集,以保证样块体积相等。3.样品初重应相当刻槽法当用规格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
在国外有用于品位均匀至中等均匀的矿床的勘探。 |
2.不系统的拣块法: 适用于品位较均匀的矿石 的普查和踏勘。 | ||||
2.在一个采样点(按 矿体或按矿石类型划分)上采集一块或数块作为一个样品。 |
附表2
1 |
2 |
3 |
4 |
打 眼 法 |
1.在矿体厚度大, 夹石少,品位较稳定的情 况下,经过实验,可作为 穿脉坑道主要采样方法。 2.在厚度较大的矿 体中掘进沿脉坑道时,可 作为掌子面采样的辅助 手段,向掌子面两侧打眼 采样,扩大对矿体厚度的控制 |
坑道掘进打眼时,应用 集尘装置收集岩粉、岩屑, (或岩泥)作为样品。以单个 炮眼或一组炮跟作为一件 样品;炮眼深度即试样长度 |
优点: 1.可与坑探施工结合。 2.加工简单。 须注意的问题: 1.不易正确划分采样段; 2.岩粉、岩屑要尽量回收,湿式打眼要用多级沉淀器具,吸 取岩泥。3.虽在目前评价、勘探中较少应用。但需加强研究,注意推广 |
方 格 法 |
1.不受品位均匀程 度的限制:复脉状、斑点 状、团块状等矿石用方格 法比刻槽法具更大的代 表性; 2.除薄矿体以外各 种形态的矿体都可使用。 3.矿石节理裂隙极 发育时,方格法也比刻槽 法有更好效果。但矿石中 矿物组分软硬,脆韧相差 悬殊,采样易成粉屑造成 人为的贫化和富化者,此法受到限制 |
1.在工程中矿体揭露 面上,以样长为网长,以揭露宽度为网宽(或小于揭露宽度)划出方格网(正方、长方或菱形)。 2.于各网格中心点或网格交点处,刻取体积相等的样块。 3.各点样块合并,即 为一个试样。一般矿床由 20~50 个点组成一个试样 |
优点: 适应性强,代表面广,效率高。 须注意的问题: 1.网格形状视物质成分的变 化规律而定,如条带状矿石,使 用长方网,菱形网,使网的长轴 平行条带走向。 2.采样面大小、方格网的密 度、样块重量视品位变化状况, 通过试验比较而定,同一矿床要 一致。 3.易碎矿石,要保持每个采 样点的样重相等。样品原始重量5~20 公斤 |
刻 线 法 |
1.经过试验在石英 脉型金矿、矽卡岩型钼矿及热液型铅锌矿中应用,效果与刻槽法同; 2.在其他类型的矿床中,可能也能应用,问题在于采用适宜的刻线数、刻线断面及其间距 |
1.在平行采样中心线 方向布置6 条刻线,采样中 心线在第3、4 刻线之间的 中线; 2.刻线间距10 厘米, 6 条线所包括的采样面宽50 厘米,在此范围内,凸凹不 超过4 厘米,采样面可成舒 缓波状,但起伏不超过20 厘米; 3.刻线断面为三角形, 底宽及深均为2 厘米。 |
优点:1.反映矿体形态较准 确;2.操作简单、工效高,成本较低;3.粉尘浓度小。 须注意的问题: 1.刻线不要偏移,间距相等, 并取直;2.当矿石软硬悬殊时, 调整样钎角度及击锤力量,发现 样块溅落时,要复位后,再决定 取舍;3、当矿体厚度太小,样品初重太少时,扩大断面或增加线数。 |
附表3
1 |
2 |
3 |
4 |
剥 层 法 |
1.宜于极不均匀的矿床, 如特种金属细脉矿;矿脉方向 很乱、密度变化大的细脉状矿 体;有粗大晶体的伟晶岩矿床 等; 2.刻槽样品因矿脉很窄,达不到要求重量时; 3.在其他方法不能提供可靠的评价资料时;4.检查其他方法采样(除全巷法外)的正确性。 |
在工程中矿体揭 露部分,剥下一层平整的矿石作为样品,样长即矿体厚度(较厚矿体不超过1~2 米),样深一般5~15 厘米,宽度一般0.5~1 米(或整个揭露面) |
优点:正确性高。须注意的问题: 采样面基本平整,采样深度防止深浅不一。 |
全 巷 法 |
1.适用于矿体组分极不均 匀的矿床,如含金砾岩、伟晶 岩型绿柱石矿床等;其他采样 方法没有充分代表性时用全巷法;2.检验其他采样方法的质量;3.试验粉碎加工K 值系数;4.采集物性试验样品,加工技术试验样品,及测体重、块度、松散系数等。 |
将在矿体内掘进的探坑(或探井)所取得全部矿石作为样品;或按一定长度(如2 米)连续取样、或按一定间 距(如2~5)按与间距相等的长度取样。 |
须注意的问题: 1.可以配合工程进度,每一个或几个掘进段落(或班次)取得矿石作为一个样,此时样品长度等于1 个或几个掘进段落。 2.通过试验,可在现场 缩分,若干铲留一铲或若干 车留一车等办法,确定送样 |
刻 块 法 |
同上,但多用于上述2、3、 4 项目的。在没有坑道掘进时, 代替全巷法取样。 |
按 0.5×0.5~1× 1~1.5×1.5 的断面依 取样长度,或按0.53~ 13~1.5。刻取样品 |
须注意的问题: 保证刻块规格,六个面 尽可能取平,交角尽可能正 交,要防止样块崩失。 |
攫 取 法 |
使用于松散的矿堆或炉渣 |
类似方格法,从掌 子面前的矿堆上或装 运矿石的矿车上采样。 用一定形状、网距的绳 网铺于矿堆上,于网格 中采集体积大致相同 的样块,收集为一个样品 |
优点:操作简便,代表性 较高。须注意的问题: 1.穿脉坑中的样长,按要求的样长结合考虑每次爆破出渣的间距。沿脉坑,按一定的采样间距,于一次爆破出渣中采样。 2.网距密度和样块重量根据具体品位情况确定。3.工程须在矿体内掘进,防止混入围岩而贫化。4.样品中块矿和粉矿的 比例应和矿堆中的比例相当 |
2.钻探工程中最常用对分法:
(1)取样方法:垂直于矿(岩)心层面(标志面)并沿其长轴分割为均匀的两半,一半保留。一半作为试样(碎块、碎屑也须均分为两份)。为保证质量,均分时,使用切岩机。岩心取样长度及划分样段的办法均与刻槽取样相同。但应结合提升间隔。陡倾斜矿床可适当加长。不同口径的矿(岩)心或采取率相差10~15%以上的矿(岩)心不应合并为一个试样。
(2)样品重量与理论重量之差不能超过20%,防止漏采或崩失。
(3)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除采取矿(岩)心外,还须采集岩屑,岩粉。矿(岩)心样品与岩粉样品应分做两个样品,分别加工、化验。用钢粒钻进时应剔出试样中的钢粒,铁矿试样,则应分析金属铁。岩粉岩屑样品、要注意不使上段回次进尺中所残留的岩粉岩屑混入。孔壁掉块严重者不能采集岩粉岩屑。一般情形下,岩粉岩屑的化学分析成果只作为圈定矿体时的参考,不参加平均品位的计算。
(4)采样后,保留的岩心应在原岩心编号的基础上编分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内。
(三)采样布置和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1.布置试样时的技术要求:
(1)没有素描,不能划分采样段;岩心采样:没有作过深度改正、调正残留岩心、确定换层深度、计算按层采取率及室内编录者,不能划分采样段。
(2)不同品级、不同矿石类型,除小于夹层剔除厚度者外,应分别划分采样段。
(3)采样线要截穿全矿体。此外,紧接矿体的上、下盘围岩至少各采1~2 个试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层要单独采样,薄者采其全厚,厚度大的,在其相邻矿体的部分各采1~2 个样。小于夹石剔除厚度者,并入矿体连续采样。露采矿床的矿化夹层及矿化上盘围岩(极贫矿)应予连续采样。
(4)确定探矿工程中的采样位置时,应注意使同一矿段的各个样品首尾衔接。
(5)应严格按一定的直线(中心线、一定高度的水平线、垂直矿体的法线及其它规定的直线)布置采样线。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富化及贫化。
(6)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一个矿床(矿体)内。其试样布置、样品规格、样品长度的确定原则、沿脉工程的采样间距,均应一致。
(7)一个矿床内,不同工程的所有普通分析采样,应统一编号,其他性质的采样也须分别统一编号。
(8)各工序要紧密衔接,工程告一段落,随即及时编录、划样、采样,避免因槽井崩塌,坑道支护而影响采样。
2.试样长度的确定:
(1)样品长度取决于矿石类型复杂程度、矿体厚度及矿化均匀程度。矿体厚度大、矿化均匀、矿石类型简单者,采样长度应大些。
(2)同一矿区内试样长度应基本一致,如矿样长度超过规定长度二分之一时,可划分为另一试样,小于规定长度二分之一时,可合并于前一试样内。
矿种 |
断面规格(cm) |
样 长(m) |
铁、锰 铬 铜 铅、锌 钿 镍(硫化镍) 镍(硅酸镍) 锑、汞 脉金 钨、锡 铍 铌、钽 |
5×2—10×5 5×2—10×5 5×2—10×5 5×2—10×5 5×2—10×5 5×2—10×5 5×3—10×5 5×3—10×5 10×3—20×5 5×3—10×5 10×3—20×5 5×3—20×5 |
1 -2 1—2 1—2-4 1—2 1—2-4 1-2 1-2 小于0.5 一0.5 小于2 1—2 0.5—2 1—2 |
主要金属矿产常用刻槽断面及长度表
附表Ⅲ-2
主要辅组原料常用刻槽断面及长度表附表Ⅲ-3
矿种 |
断面规格(cm) |
样 长(m) |
石灰石 白云石 菱镁矿 石英岩 高岭土 粘 土 萤 石 |
5×3—10×5 5×2—10×5 5×2—10×5 10×5 10×5—10×10 10×5—10×10 l0×5 |
2—5 0.5—2 0.5 一1 1—2 0.5 一1 0.5 一1 0.25—1 |
注:上述两表的样品长度,对于其他采样万法,除特别说明者外,一般均可适用。
(3)确定样品长度时,应参考工业技术指标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与夹石剔除厚度。薄矿体也可以矿体厚度为样品长度。
(4)工作初期.试样长度可以短些,通过试验或取得实践经验后,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放大试样长度。附表Ⅲ一2、3可作为工作初期确定样品长度时的参考。
3.山地工程中采样位置的确定,除已特别说明者外,一般作法如下:
(1)探槽采样,陡倾斜矿体或厚度较大的矿体,一般都在槽底中心线上采取,缓倾斜的薄矿层可在槽邦上采取。在沿脉探槽中,一般在槽底,垂直矿体按一定间距采样(间距与沿脉坑道相同)。
(2)浅井采样:采样线根据矿化程度而定。布置于浅井的一壁或相对两壁,矿化复杂者四壁采样。陡倾斜矿床,必要时,井底采样。
(3)坑道采样:
①在沿脉坑道中,如矿体厚度小于坑道断面:陡倾斜矿体可按一定间距在前进掌子面上的一定高度布置水平采样线;在绥倾斜矿体中按真厚度采样(在邦上或掌子面上采样)。在坑道掘进时无法在掌子面上取样时,也可以在顶板或底板上垂直坑道或矿体走向按同等间距采样。矿化不均匀时应采取铲平等措施,尽可能消除顶板成弧形造成的人为的富化或贫化现象。在矿化不均匀时,应配合坑道施工技术措施,尽量利用前进掌子面采样,避免其他位置采样的缺点,也便于及时素描编录指导探矿工程。矿体厚度大于坑道断面时,一般多布置水平采样线,并配合一定间距的穿脉坑道或坑内水平钻或辅以打眼法取样。
②穿脉坑道中,采样线位置一般布置于坑道一邦或两邦高一米处,并大体保持水平。当不同类型矿石以不同角度相交成互层时可考虑垂直矿体采样。矿石在两邦品位变化较大时应两邦分别采样,然后合并进行加工化验,当两邦矿石类型不同,或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时,才单独加工化验。两邦矿石类型相同,矿体厚度、矿石品位变化不大时,可一邦取样。
③盲井、天井、竖井、斜井,均在一邦或相对两邦采取水平或真厚度样品。但对缓倾斜矿体,可按铅垂方向采样。
4.采样间距问题:
沿脉山地工程中的采样间距,根据矿化均匀程度而定。一般可用类比经验数字确定。评价及勘探工作过程中应进行采样间距试验,我国勘探工作中沿脉采样间距经验数值如下:
铜、铅、锌、镍(硫化镍)、钼:间距2~10米。
钨、锡、锑、汞、铍、铌、钽:间距2~5米。
表Ⅲ-4
矿种 |
勘探坑道(m) |
回采坑道(m) |
多金属、铜、黄铁矿砷、辰砂 钼、钨、锡、脉金、硫化镍 |
1-2-4 1.5-2 1.5-2.5 1.5-2.5 |
5-10 4-6 4-8 |
铝土矿 |
10 一20(地槽型) 10(地台型) | |
汞、锑 |
1.5—2.5 |
5.保证山地工程采样质量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1)采样工作面应力求清理平正,不能有突出的棱角及明显的坑洼。
(2)对于刻槽法、刻线法、剥层法、刻块法(必要时,方格法),采样工作面应当用帆布环绕遮挡,并垫于采样工作面周围,不应留有空隙,避免试样飞散。相邻工作面须予隔离。对于其他采样方法,也要严格防止漏采、崩失或混入外来物。
(3)采样前工作面必须清扫干净,不得混入矿样范围以外的岩、矿石及污物。剥落的钎头碎屑须立即清除,采完一个样品必须将帆布垫等有关工具粘附的矿(岩)粉屑刷净,盛于试样袋内。
(4)应严格按样品规格取样。刻槽法须及时用漠板检查;刻线法三角断面要规正;方格法要严格按网格取样,样块大小(或重量)要一致;连续拣块法要保证断面规格和样块连续;系统的不连续拣块法要保证样块大小或重量一致,间距相等;刻块法要基本上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不能使试样人为的富化及贫化。采样时,不能有意识的选择,不能有意避贫就富,不能剔除杂质,不能避硬就软。
(5)所有方法都须保证一定的样品初重。刻槽法、剥层法及刻块法样品初重与理论重量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10%,最大不超过20%。打眼法,一般不超过20%,最大不超过25%,如超过,要返工。
(四)采样方法和采样规格的试验
目前确定采样方法和规格(包括采样规格、采样长度、采样间距)的基本作法有两种,即:1.类比法:即根据经验数据或与类似矿床对比,确定采样方法和规格,一般在矿床(或地区)开始工作时,都采用类比法。采样数量较小的矿床,采样方法和规格只能依靠类比法来确定,因工作量不大时,试验的意义不大。必要时,采取少数检查样品。
2.方法试验:为了保证采样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合适的方法和规格。一般应注意两个条件:
(1)在类比法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采样资料,才有可能;
(2)当采样工作量相当大时,试验才有意义。
下面所述的采样方法和规格(还有样品合并)的试验研究,主要是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但试验工作量一般都较大、如何利用优选法减少试验工作量、并取得较满意的成果,是今后应注意研究的问题。
3.采样方法的试验
当采样工作量大时,有必要选用一种质量好、效率高的采样方法。试验的前提是:对矿石的矿相学特征和品位变化已获大致概念。可以选定有代表性的试验样品的采样地点;并能根据类比,选择两种以上采祥方法作比较和试验。
(1)试验方法:一般可在20~50 个采样点上用套采法(又称重选法)或并列法进行试验,依次由简到繁采取样品。求出每一种采样方法各个样品的品位变化系数和平均品位。用本次试验中最大规格样品的分析结果作为基数,有条件时也可用一个开采块段的品位作为对比基数。求出各种方法之间的相对误差。用作比较的允许误差标准,既要考虑平均相对误差是否符合化验的平均相对允许误差范围,也要考虑单个相关样品的误差性质及合格率。
(2)对于误差对比的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多以品位误差对比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如数学统计法或图解法综合衡量之。误差分析的几种做法如下表:
表Ⅲ-5
误差对比方法 |
基 本 做 法 |
品位误差 对 比 法 |
以化验允许误差为准,衡量单个样品的平均相对(或绝对)误差及平 均品位的误差。不超出误差范围,相关样品的合格率也符合要求。无系 统误差出现者即为合格。从中选择最简便的采样方法。 |
数 学 统汁法 |
求不同采样方法的样品品位变化系数,进行对比。 依下列标准进行选择: (1)品位变化系数最小的采样方法; (2)不同方法所采样品的品位 变化系数曲线中,较稳定部位的采样方法; (3)相对误差率小于5~lO%的各采样方法中最简便的一种。 |
图解法 |
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品分析成果,绘制品位变化曲线、平均相对误 差曲线、绝对误差曲线、级频率曲线等图表进行对比,查明误差性质, 确定合适的方法。 |
(3)试验地点的选择:
选择的试验地点须具有代表性。一般应考虑下述三方面:
①代表不同矿石类型、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的试验样品数量,应与它们在矿量中所占的比例相适应,储量不大的矿石类型可不考虑作试验。
②矿石品级和矿化均匀程度:试验样品的总平均品位应与矿区总平均品位相近。按不同品级和不同矿化程度的矿石作试验时,矿样选择应与该分类的矿石储量比例和平均品位相适应。试验时,可以编制级频率曲线图和品位变化曲线图查明在这方面是否具有代表性。
③矿体规模及形态变化:矿石品位与工业矿体的规模和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对关系时,试验样品应按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工业矿体的比例关系取样。
(4)试验样品采样方法(套采法与并列法)的选择及应用:
套采法适应于矿石类型及品位变化不均匀的矿床,用不同的采样方法,重叠于一个位置采样。并列法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矿石类型及品位变化比较均匀的矿床,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平行排列但互不重复于同一地点采样。一般情形下,连续拣块法或不连续拣块法与刻槽法比较时,不用套采法(连续拣块法及不连续拣块法,一般不与刻槽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比较)。打眼法通常只能与全巷法或攫取法比较,并常用套采法。用套采法时,大规格样品的品位须依次包括较小规格样品的品位(如刻槽法与剥层法比较,连续拣块法与不连续拣块法比较)。其方法有二:
① 用断面规格(或体积)或重量与品位加权平均求大规格样品的品位:
Co={C1 (Ao —A2 ) +C2 A2}÷Ao
Co={C1 D1 +C2 D2}÷(D1+ D2)
式中: Co 一大规格样品的品位;
C1——用化学分析直接查定的套采部分的大规格样品品位;
C2——小规格样品的品位;
Ao——大规格的断面规格或体积;
A2——小规格的断面规格或体积;
D1——大规格样品套采部分的样品初重;
D2——小规格样品的初重。
但应注意,连续拣块法与不连续拣块法比较时,只能用重量加权。
②在加工缩分时,用第一次缩分的小规格的付样与第一次缩分的大规格的正样合并为大规格的正样,再进行下步缩分。两者缩分的质量必须严格保证,两者第一次缩分的正、付样,应各自分别相等。上述两种方法中,常用第二种方法,因第一种方法,大规格的品位不是直接用化学分析查明的。
(5)试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①根据地质条件以类比法确定的采样方法为基础,结合具体条件,选择几种采样方法予以试验,不须把所有方法都投入试验。
②试验地段应是等间距的。同一地段最好连续有 10 个以上的样品试验地点,便于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如果偶然误差出现次数太多时,往往是同一地段连续的试验样品太少或分布零散所致。
③样品试验点的个数:应用品位误差对比法及图解法时,在矿化均匀的矿体中应有20~30 个,矿化不均匀的矿床中应有30~50 个;应用数学统计法时,矿化均匀的矿床应不少于30~50 个,矿化不均匀时应有50~100 个,少于此数所计算的品位变化系数不够准确。
④试验样品的样品间距、采样长度应一致。不同采样方法的规格虽不同,但用套采法时,每一采样方法的采样空间断面中心线应重合。取样长度应根据类比法,采用相当于该类型矿床的最小长度,以避免因取样长度不合理造成误差。
⑤试验地段应有详细的大比例尺素描图,描述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矿石结构等资料,同时指出相邻试样间矿石类型、组分结构和矿化均匀程度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必要时应附镜下鉴定资料。
⑥不同方法采样的样品初重与理论重量之差均应在 10%以下,并保证质量。
⑦试验样品的加工、分析,要具备相同的条件。缩分要保证质量,必要时抽验少量付样。
⑧为保证化验质最,必要时作双样分析,并加强内检。
4.试样规格的试验(1)刻槽法(有时,剥层法),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对类比法确定的断面规格进行试验,以便进一步确定是否合理。试验方法,一般应用对比试验方法,即以同样长度的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规格取样(但为了保证试样质量,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般以只试验两种规格为宜)。将试样的化学分析予以对比,然后选择采样规格。采样空间可用套采法或并列法。根据化学分析数据,多以最大的断面规格作为对比基数,将每一套样品中各种规格之化验分析结果互相比较,以不超过相应含量的化学分析允许误差为准,可以考虑采用小规格取样。试验地点的选择及试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参阅上述。
(2)方格法采样规格的试验,包括取样范围、网格间距及每一网格取样点的采样量(体积或重量)。试验时,这些内容尽可能同时进行。可选用套采法或并列法。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套采法。对于方格法规格试验的套采法,可以有两种情况:
①较密网格(较大碎块体积)样品的品位或试料依次包括较稀网格(较小碎块体积)样品的品位或试料。适用于在一定的取样范围内试验网格间距、碎块体积及样品初重。这一方法不宜于同时试验取样范围。具体办法是先采较稀网格,较小碎块体积,依次加密,碎块体积依次加大。再用重量加权取得较密网格(较大碎块体积)的样品品位,或用加工缩分过程中合并的办法取得试料。
②不同取样范围(不同网格、不同碎块体积)在同一取样地点各自取得自己的试料,不用加权平均或缩分过程中的合并取得较大规格的样品品位或试料。这一办法可同时试验采样范围、网格及碎块体积。方格法试验取样地点的选择、试样的化验结果比较分析、套采法及并列法的应用、及取样时应注意的问题,参阅上述有关的内容,此外,还应注意:①作方格法规格试验时,须同时进行方格法与其他取样方法(通常是剥层法或刻槽法)的比较试验。以确定方格法取样是否适宜。如果剥层法或刻槽法与不同规格的方格法试样分析成果,互相比较,得不出稳定的结论时,可能是下列原因之一:或者是方格法取样不合适,或者是试验样品数量太少或分布零散,或者是适宜的方格法规格未包括在试验范围内(但应注意,用作试验对比的刻槽法须是大规格的)。②方格法的应用及采样规格的试验研究,实践很少,应注意在工作中进行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对于连续拣块法和不连续拣块法。主要是方法试验(与刻槽法对比)。当有与刻槽法对比结果不太满意时,应考虑是否为规格大小(对连续拣块法为样品初重太小,对于不连续拣块法为样品初重太小或取样点太稀)所致。因此在作方法试验时,除了试验用类比法确定的连续拣块法或不连续拣块法的正常规格外,还应适当的试验1~2 种更大的规格。
5.采样长度的试验
某些采样方法例如刻槽法、连续拣块法、刻线法、岩心采样等,在采样、加工技术质量(如采样方法、断面规格、K 值缩分程序及精度)均已肯定,化学分析精度可靠的条件下,可以应用试验方法以确定试验长度。
(1)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前首先应对全矿床已有采样的样品品位波动情况进行研究,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试验。具体的试验方法有二:
①布置专门的采样进行试验,此法适合于矿床评价及勘探初期。其方法是选择在矿石结构构造或品级上有代表性的地段5~20 处,在每一地段,用类比法已确定的试样长度(如样长2m)的l/2(1m)至1/4(0.5m)为单位,连续取样化验,取得化学分析数值。然后求得相邻的数个(2、3、4……甚至全部)样品的平均品位,得出一系列不同合并方案的平均品位。根据平均品位与单个样品的品位相比较,以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5%(根据化学分析绝对值的大小分别采用自小至大的允许误差率)的最大采样长度、作为合适的样品长度。
②利用已有的样品分析资料进行试验。在已采完大量样品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按上述方法进行不同的相邻样品合并方案对比,此法适合于已进行大量采样及分析工作的矿区。
(2)试验时须注意事项:
①在已有大量样品的分析资料的条件下,最好能取得 10~30 个地段的试算资料。
②选择的地段最好避免有高品位分布处,如高品位分布频率大且分布不均匀,此种方法的应用将受到限制。
⑨采样时应保证采样质量,样品初重与理论重量之差应在 5%以下。
①其他有关质量方面可参考前述采样方法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6.采样间距的试验研究:
根据类比法确定的沿脉工程中的采样间距,经过一段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取样资料后,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试验。具体方法有二:
(1)放宽法:研究试验之前对已有的样品品位和矿石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研究地段的矿化连续性须获得较明确的概念,选取的研究地段要有代表性。
具体方法是利用已积累的数量较多的采样分析资料进行,以全部研究地段的平均品位作为对比基数,按相邻奇数或偶数的不同间距的样品品位平均值,与对比基数进行比较,如果误差不超过化验的平均相对允许误差,同时放宽后,不会使矿体连续性、形态、各级品位分布规律、品位变化系数发生歪曲,则可考虑放宽间距。放宽法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样品分布的规律而具体确定研究地段,每个研究地段参加试算的样品一般应为50~70 件,矿化不均匀时应有70~100 件。
②试算前应对特高品位样品予以处理。如果品位变化与采样长度等有关时,则须要按相关条件加权计算平均品位。
⑧对于研究地段必须有代表性,可参考采样方法试验地点的选择。(2)数学统计法:根据试样品位变化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采样间距,可参考下表Ⅲ-6。
7.样品合并及试验:
在应用大量沿脉坑道探矿的条件下,在沿脉工程中用刻槽法、连续拣块法或其他方法按一定间距所采集的试样,应当适时的进行样品合并试验。将相应的两个以上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以减少化验工作量。一定长度内、合并后的样品化验结果与相应长度内的平均品位应是一致的。
(1)样品合并量及合并前的试验:
有用组份分布情况 |
采样间距(m) |
备注 | |
变化特征 |
品位变化系数 | ||
极均匀 均 匀 不均匀 很不均匀 极不均匀 |
<20 20—40 40—1OO 100—150 >150 |
50-15 15-4 4-2.5 2.5-1.5 1.5—1.O |
样品合并前可以利用已有的化验资料,根据可能合并的经验数字予以试验。合并经验数量可参考下表,将相邻试样的付样合并后得出化验分析数值,与相应样品平均品位进行比较,如果合并后的每套样品的绝对误差合格率及平均相对误差都合乎化验质量要求标准。同时品位变化曲线没有太大歪曲(合并后的品位变化曲线应稍平缓一些),对了解矿化性质及矿体形态影响不大,则可进行试样合并。试算时样品应达50~120件。
表Ⅲ-6
表Ⅲ-7
矿床类 |
矿化均匀程度 |
采样间距(m) |
应合并的样品数量 |
I |
极均匀 |
50-15 |
不合并 |
Ⅱ |
均匀 |
15-4 | |
Ⅲ |
不均匀 |
4-2.5 | |
Ⅳ |
很不均匀 |
2.5-1 |
(2)样品合并方法:
①取样后即合并为一个样品,然后加工。此方法较简单不易混乱,其优点可减少加工工作量,缺点,不能保存单个样品的付样,适用于单个样品原始重量较小的样品。
②将单个样品分别按同一加工程序加工,缩减到一定重量,然后按样品原始重量的比例进行合并。适用于原始重量较大的样品。其优缺点与前一法正相反。
(3)样品合并时应注意事项①合并的各试样所代表的矿石类型与技术品级应同。
②合并的各试样取样方法、规格应一致,被合并的样品之间应是等距离的。
③有高品位出现地段或品位变化较复杂的地段,样品不宜合并。
④加工化验须保证质量。
⑤矿体厚度变化较大者,样品不宜合并,避免合并后歪曲矿体形态。
⑥样品合并适宜于勘探后期进行。
(五)采样的检查
1.山地工程采样方法的检查取样:
(1)应慎重选择采样方法(包括规格、长度及其他),保证取样质量,力求避免检查采样。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用试验选定正确合理的采样方法,但当山地工程采样量较少时,通常很难有条件作采样方法试验。一般情形下,根据类比法慎重地选择了采样方法的矿床,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多数没有必要采取检查样品。但在下列情形下,往往不免要进行一定的检查采样:
①砂矿用刻槽法采样;
②某些矿石,由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集合体组成特殊的构造,性脆易碎,或裂隙发育,以致用刻槽法或方格法取样时,易造成选择性贫化或富化时;
③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采样有贫化或富化现象时。
(2)检查采样方法的选择:通常多用全巷法、剥层法、刻块法或大规格的刻槽法作为检查样品,一般根据被检查的采样方法进行选择,例如刻槽法多用全巷法、剥层法或刻块法检查(砂矿刻槽法用全巷法检查),方格法多用刻槽法或剥层法检查。攫取法多用刻槽法或全巷法检查,连续拣块法与不连续拣块法多用刻槽法检查。
(3)检查样品的数量:根据组分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了取得正确的校正系数,对于每一主要矿石类型,较均匀的矿石需要15~20个,不均匀的矿石,35~40个,很不均匀的矿石,50~60个。但用剥层法、刻块法或全巷法检查时,可以酌情减少,特别是全巷法或刻块法。如果不需要获得校正系数(经过部分检查样品未发现系统误差),检查样品数量可以少一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检查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采样点要有代表性,参阅采样方法试验地点的选择。
②由于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技术品级及矿石或矿物组分的物理性质对于采样结果的贫化或富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查样品是严格按照不同性质、不同矿石类型的矿石采取的。检查样品的布置以主要矿石类型及有选择性贫化或富化的矿石类型为主,在这些矿石类型或品级内的分布要均匀而系统。如果已确定贫化或富化只发现在某一矿石类型中。检查样品也只限于某一矿石类型。但是为了便于用校正系数校正组份的平均品位,也应结合储量块段的划分。砂矿要按不同层位、空间、粒度及组份均匀程度采取检查样品。
⑨同一矿体或矿床中,检查样品应用同一方法采取。
④检查样品一般应用套采法,除非确实无法使用套采法时(如用刻槽法检查连续拣块法或不连续拣采法)才用并列法。
⑤当检查采样在时间相隔很久才进行时,被检查样品的断面规格已遭到破坏,检查样品不宜用大规格的刻槽法。如矿石易风化、淋滤、剥蚀时,更应创造条件在被检查样品采取以后,随即进行检查采样。
⑥要严格保证检查样品的采取、加工及化验等质量。检查样品要保证规格,并使样品初重与理论重量之差在10%以下。检查样品与被检查样品要用同一K值、同一缩分程序,
并尽可能使用根据类比法确定的最大K值。检查样品要在与被检查样品相同的化验室,最好是同一化验人员操作,用同一称量、同一化验方法。检查样品本身要双样密同时进行。
⑦检查取样地段要有详细编录及有代表性的岩矿研究标本(或详细鉴定标本)。
(5)根据检查样品分析成果与被检查样品分析成果进行比较,如果有系统误差,同时其平均相对偶然误差超过化验的允许误差时,应对被检查样品进行校正。
2.钻孔取样的检查取样:
(1)一般情形下,应保证矿心回收率及岩心采样质量合乎要求。但在下列情形下,虽保证了矿心采取率及岩心取样质量。有时仍出现一些非人力所能克服的系统误差,则需要对钻孔布置检查浅井,以山地工程取样检查岩心取样的质量:
①在砂矿中,用孔径较小的钻机或冲击钻机或回转冲击钻时(当用很大口径的钻机时。可不作检查浅井);检查浅井的数量,对于贵重金属砂矿,应不少于钻孔总数的10~20%,对于其他金属矿床,可以根据品位变化情况酌情减少一点。
②当矿石物质成分的物理性质(软硬、脆韧)不同,以致钻具有选择性刻取,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化或富化时,检查浅井的数量应保证相当于在每一主要矿石类型中,边界品位以上的钻孔总进尺的5~10%,工程总数不少于50~100米;或者按下列检查样品数量、确定检查浅井进尺:在均匀的矿石类型中,检查样品数量15~20个,不均匀的矿石类型中,35~40个,很不均匀的矿石类型中,50~60个。
(2)检查浅井的布置,应用套采法,即掘进空间。应包括钻孔检查取样分段与岩心取样分段一致。检查样品的采样方法,一般用全巷法、特别是砂矿。也可以用在浅井四壁以刻槽法取样,然后合并为一个试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砂矿,即使对于原生矿床,由于其取样位置与岩心取样位置有一定距离,究竟有多少代表性,尚须研究,但对于品位均匀的矿石,可以试验应用。
(3)其他均同山地工程取样的检查取样。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